新闻公告

【讲座预告】百卅北洋,“谱”启新篇 分析测试技术系列特邀讲座-核磁共振波谱技术与应用

2025-06-19

为促进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学术交流与创新应用,提升测试人员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强化校级大型仪器平台对学校教学科研的支撑作用,天津大学大型仪器平台/天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拟于2025年6月23日以“百卅北洋,‘谱’启新篇”为主题,组织“分析测试技术系列特邀讲座——核磁共振波谱技术与应用”。本次讲座将邀请核磁共振波谱领域的知名专家,分享最新实践成果与方法创新,为技术交流与能力提升搭建交流平台。诚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们莅临参会!


一、讲座安排

1.时间

2025年6月23日9:30-12:00 

2. 地点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58教大型仪器平台A区425

3.报名方式

请点击下方链接进行报名,报名时间截止至6月22日。https://jsj.top/f/RfaTwI

4.联系方式

邓小娟:13820491931

5.日程安排:

时间

主题

姓名及单位

9:00-9:30

签到

/

9:30-10:30

核磁共振技术支撑的创新与实践

王雨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30-11:30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能力的自我提升:有机物谱图解析

杨海军

清华大学

11:30-12:00

交流研讨及平台参观

/


6.报告人简介

(1)王雨松,中国科技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主任,熟悉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原理、构造、使用及操作系统,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测试方法创新、装置研发等工作。运用固态核磁共振与液态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聚合物微结构及演化规律,并在核磁共振设备改造与测试方法改进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主持各类课题7项,在Macromolecules,Protein Science,Polym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2项。获2025年北京波谱会特别贡献奖。

报告题目:核磁共振技术支撑的创新与实践

报告内容:

核磁共振(NMR)技术作为现代科研的重要分析手段,其支撑体系的优化与创新对提升科研效率至关重要。本报告介绍了在平台建设、原位装置研制、新技术开发及仪器维护维修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为NMR技术支撑人员和科研用户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NMR技术在多学科研究中的更广泛应用。


(2)杨海军,博士,高工,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波谱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分析中心有机分析平台负责人。1994年至2011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和化学系分获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学。长期致力于开发顺磁共振新技术和展开其在探究有机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在国产磁共振仪器应用推广方面展开工作。2019年获得全国电子顺磁波谱会“徐元植顺磁共振波谱学奖”优秀青年奖,2022年获得全国高校分析测试技术培训微课大赛一等奖,2024年荣获清华大学第十八届实验技术成果奖一等奖,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颁发的“朱良漪分析仪器应用创新奖”。主持并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已经授权专利10项。论文它引3100余次,H Index为33。

报告题目: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能力的自我提升:有机物谱图解析

报告内容: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在科研中扮演着广泛而关键的角色。本次报告以有机波谱解析为例,结合编写《有机化合物结构波谱解析实例教程》的实践经验与方法,探讨如何有效提升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能力。并讨论如何激发测试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持续思考、总结与提炼,逐步积累经验,克服对昂贵仪器的依赖,最终实现“人能驾驭仪器、解决问题”的自主创造。